人文学院自召开第四次团代会以来,紧紧围绕团代会提出的“温暖人文、智慧人文、优雅人文、活力人文和蓝色人文”奋斗目标,夯实团的基础,激发团的活力,创新团的举措,进一步更广泛地引领人文学院全体团员青年畅想和共筑青春大学梦、美丽海大梦、美好新区梦和伟大中国梦,在此基础上打造“伙伴”共青团。
在工作中,人文共青团认识到,传统共青团的四大职能更多的是从行政工作的方式去传达或是表达,多多少少有着俯视青年朋友的意蕴,但是“伙伴”共青团的提出多了份平等,看待青年朋友的角度发生了偏转,到平视甚至是仰视,这是面对我们“新”青年需要采取的角度和姿态。
人文共青团组织认为,对青年的思想引领,是否可以按照贴近—互动—凝聚—引领的四个工作逻辑来推进,也就是说要引领别人,就首先需要把他们紧紧团聚在一起或者凝聚在一起,如果说要凝聚则离不开交往互动,在磨合中产生情感上的凝聚或是思想上的共识,那么互动的前期就是靠一些贴近青年实际的活动或是项目作为载体来实现,于是贴近实际、接地气的活动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伙伴”共青团是人文共青团组织自我打造和发展的一个美好且易实现的愿景,伙伴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其一是年龄上的,大家是同龄人,都是年轻人,容易沟通和交流;其二是情感上的,正是因为容易沟通和交流所以容易形成友情,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其三是行动上的,小伙伴们在你需要的时候就能出现,时刻就在你身边,让你随手可及;其四是责任上的,小伙伴们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前三个内涵就是让我们真正服务青年贴近青年,才能更好的互动成为小伙伴,才能更好的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引领,为实现共同成长打好基础。“伙伴”共青团应当成为共青团实现四大基本职能的最优路径和最科学方法。
人文学院团委书记许烽指出,“伙伴”共青团的核心就是要与青年“伙伴”携手同行,齐头并进,惺惺相惜,紧密相连,这其实就是在另外一个频率播放了共青团的工作职能和方法。携手同行就是更好地引领前行,这是核心,齐头并进就是更好地共同成长,这是目标,而惺惺相惜和紧密相连这是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期待人文“伙伴”共青团尽快热闹起来,有趣起来,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