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舟山日报》第04版“海潮人文”刊发学院冯坚培博士、Y22级研究生段佳莉的论文《贤王处士,今古相接——徐偃王的传说、遗迹与吴莱的访古诗咏》。
徐偃王是先秦时徐国的君主,关于其事迹,历史与传说相互交织。相传他推行仁政,周边小国纷纷归附,因而为周、楚所恨,受到攻伐,败退南方,在舟山筑城自守。近两千年后的元代,诗人吴莱在科举落第后游览舟山,登普陀山观日出,又寻访徐偃王遗迹,写下了许多诗文。其中《夕泛海东寻梅岑山观音大士洞遂登盘陀石望日出处及东霍山回过翁浦问徐偃王旧城》八首,记录了他游历的名胜与所思所感,可与其《甬东山水古迹记》中的行迹相照应。梅岑山即今普陀山,相传为汉代梅福隐居之地;观音大士洞,据《甬东山水古迹记》中的行程、方位,大概是梵音洞;盘陀石亦为普陀山名胜;东霍山为吴莱观日出时望中所及之山,应该是今东极镇东福山,相传为徐福东渡时驻舟之处;翁浦在今新城海岸边,徐偃王遗迹亦在新城。这是现存最早的写到舟山徐偃王遗迹的诗歌,其中饱含了古典与今情的息息相通。诗人的德行气质、命运遭际,与这位古代贤王颇多相似。
全文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