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实践浪潮,在“自找苦吃”中收获“甘甜”-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投身实践浪潮,在“自找苦吃”中收获“甘甜”

2023年12月10日 15:23 傅林静 点击:[]



用鹅卵石铺地,竹条做成篱笆墙,废轮胎改装成休闲沙发,漂流木雕琢后做成台灯……这是浙江海洋大学“一间房”民宿改造实践团在海岛开展实践活动的场景,他们用这些平时不起眼的物件,将悬山岛马跳头村渔民李汉科的石头房改造成了民宿,并命名为“漂流木之家”。经过改造后的“漂流木之家”年接待人次突破5000,李汉科也从月入300元增至日入500元。

看到越来越多像李汉科这样的渔民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因生活压力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被生活重担快要压垮的肩头慢慢直了起来,参与实践的学生们感慨:“再苦再累,值了。”他们的假期在海风中度过,但黝黑的脸庞上是灿烂的笑脸,“用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他们说“很快乐。”

“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长真才”正如“一间房”实践团的成员说的那样,这也是很多大学生参加实践的初衷。每年的暑期,我们也都会看到一群年轻人顶着炎炎烈日,穿梭在街头巷尾、乡间田野……他们或深入乡村调研、或走进社区宣讲、或访谈基层人物,在一次次的实践过程中,他们用以知促行、以行求知的辩证方法,涵养着“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的使命担当。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中强调,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新时代中国青年就应该有这股精气神。而社会实践就是大学生第一次走出象牙塔,主动融入社会,提升综合素质的开端,更是沉下心来、俯下身来“自找苦吃”,深入基层了解民情,砥砺心智、锤炼本领的重要途径。那“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投身实践‘自找苦吃’?”“我们可以收获怎样的‘甘甜’?”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课本是平面的,而世界是立体生动;文字是无声,而生活五彩斑斓。在社会实践的大课堂中,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转化成“理解到的”,才能真正将“有字之书”和“无字之书”结合起来。在实践开展前做好充分计划与准备,在过程中融入思考,在总结时学会提炼和升华,把实践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用智慧和行动解决当地的痛点、难点、症结点,才能形成高水平的论文、报告,提出真知灼见。在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有一个海岛调研实践团。从2013年起,实践团走访23个岛屿,108个渔村,围绕海洋文化、海洋故事、盐民文化开展调研,形成调研报告167篇,出版《蓝色领航:大学生海岛调研与文创实践》等调研成果集2本。10年来,团队成员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用镜头记录美好瞬间,用文字书写海岛故事,用脚步丈量海岛渔村,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青年学生在“自找苦吃”中经历风雨,在热火朝天的实践中书写青春,在亲眼见证海岛发展、时代变迁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淬炼挺拔的精神,离不开社会的熔炉;增强干事的本领,少不了现实的磨砺。但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比如天气的炎热、交通的不便、语言沟通的障碍,亦或是调研的不顺等等。不要气馁,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要主动地去思考、去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予以解决。师范学院文创公益实践团的负责学生坦言,实践的过程并不顺利,渡船、坐车、爬山,每天4小时的山路几乎日常,但也正是在深入渔村实践,与村民交谈的过程中,团队了解了当地的需求与关切。团队设计文创产品,给渔农产品“换新装”,手把手教村民们开网店,让滞销的渔农产品有了出路。实践团学生的“自找苦吃”,为当地村民带来了生活上的“甜”,文化上的“富”,找到了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和行动的切入点,也在实践过程中锤炼了本领,磨练了意志。选择了吃苦,也就是选择了收获。我们要做好面对实践过程中所有困难和辛苦的准备,也要相信其中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和感动,更要把这些感悟转化为接下来前行路上的勇气和力量。鲜花总是绽放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我们需要的耐心和信心,更是克服困难的决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青年人的精气神,在书本中涵养,更在实践中砥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大学期间专业理论知识的一种检验。今年2月,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印发的《关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实效 深化共青团实践育人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丰富社会实践内涵,聚焦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近年来,从数十万名大学生村官奉献基层,到数百万名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年扎根基层,参与到政企实习实践,通过企业实习、基层锻炼等这些亲身体验,增长本领、积累经验,真正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拓宽就业思维。在师范学院,更有一群又一群青年,在参加海岛调研、海岛支教等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萌发了建设海岛、奉献海岛的想法,前仆后继扎根海岛,用专业所学反哺海岛,近20%的毕业生选择留在舟山,为海岛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青年学生要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检验自己,实践胸中所学,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厚积薄发,让实践经历成为今后求职路上的的优势和底气,让所思所学更好地满足社会所需。

“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的殷殷嘱托,更是青年学子身上的使命和责任。我们青年学生应勇立潮头敢为先,在最能吃苦的年纪不忘“自找苦吃”,以担当诠释初心,用实干践行使命,在时代的征程上奋斗不息、笃行不怠,让青春在祖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我相信,“自找苦吃”,定会“玉汝于成”,收获“甘甜”。



上一条:师范学院举行2024届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     下一条:喜讯!师范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2023年浙江省高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评选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关闭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80-2550031/2550663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00

  • 师范学院公众号

  • 揽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