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晚,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观澜大讲坛第三讲《从交通枢纽到避暑胜地——晚清花鸟山之兴衰变迁》在公共教学楼430进行。复旦大学法学学士、历史学博士,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访问学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副主任(专业负责人)、副教授薛理禹老师受邀担任本次大讲坛主讲。历史系陈金龙老师担任本次讲坛主持,B19历史班主任李胜,B20历史班主任毛久燕,历史系教师李金阳、柏友春和师范学院五十多名学生,以及舟山博物馆馆员龚忆梦和《舟山日报》编辑刘辉与会。
薛理禹老师首先以花鸟山的概况作为切入点,由此延伸到花鸟山的历史发展轨迹,联系地理环境、制度背景与历史争端等方面内容,讲述了花鸟山灯塔建造的史事。围绕着英人李德立窃取花鸟山主权用以开发外侨旅游业和清廷派人与英国政府交涉这两个主要历史事件,薛老师为大家描述了花鸟山近代与英国的领土主权之争,以及花鸟山由交通枢纽到避暑胜地的兴衰史。他在讲述历史事件的过程中,表达了对花鸟山的经济发展由盛转衰的惋惜,以及对花鸟山主权回归的欣慰,营造出兼具深度和温度的学术讲座氛围。在讲座中,薛老师向大家分享并推荐了一些文献史料,其中大部分文献是英文著作,为此他特别强调了英语文献史料对近代史研究的贡献。
在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师生们就史料搜集方法、未来研学方向以及花鸟山相关史事方面提出了不少有深度的问题,薛老师一一作答,耐心点拨。至此,观澜大讲坛第三讲在掌声中圆满结束。
通过本期讲坛,师范学院的师生们对花鸟山的兴衰史逐渐明晰,对相关史事也有了更加明确的研究方向和方法。同时,讲坛的顺利举行也充分体现了我院师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术探究的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