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中华经典,坚定文化自信。10月17日-18日,由浙江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浙江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委员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八届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个人组决赛在绍兴文理学院落下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共获得个人组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集体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胡世文、秦良杰、翟恒兴、汪汉利四位老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浙江海洋大学获优秀组织奖。我校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一等奖数量位居全省并列第一,集体组首次获得省一等奖。

本次个人组决赛云集全省78所高校228名选手,竞争异常激烈。凭借充分的赛前准备、优秀的语文素养、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典雅大气的仪表礼节,三位同学顺利通过“回答问题”“古代经典朗诵”“现当代经典朗诵”与“即兴演讲”四大环节的考验。最终廖熠潇、段泽徐、林伊如三位同学在228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
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学科竞赛工作,于2020年4月成立学科竞赛领导小组并分别组建专业指导教师团队。今年5月启动校内选拔赛,经过广泛发动,得到了学校各二级学院的大力支持,共有来自各二级学院的27名选手、6支团队、2名留学生报名参赛,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经过严格选拔,最终选送8名学生以及两支团队参加省赛。在个人组竞赛中,廖熠潇、林伊如、段泽徐获得省一等奖,肖萱、陈文忆、朱颖获得省三等奖;集体组的竞赛中,朱艺芳团队《花海——武汉的春天,是你》脱颖而出,摘得省赛一等奖,并成功晋级国赛,张晨阳团队《惟愿海波平》团队获得省集体组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期间,以徐波教授为核心,翟恒兴教授、胡世文教授、汪汉利副教授、程继红教授、秦良杰副教授等组成实力雄厚的专业指导教师团队,多次组织现场教学,耐心地为参赛选手提供点评与建议,并对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分别进行归纳与总结。个人组一等奖获得者林伊如回忆起备赛期间,面对的第一座“大山”就是要把三十篇古文和现当代将近6000字的诗文篇目全部背诵下来,还要加上情感表达和艺术表演,对于非中文专业出身的她来说具有非常大的挑战。“一开始,我只注重艺术技巧,导致我的诵读死板,没有感染力。针对我的问题,老师们耐心地帮助我进行诗歌内容的剖析。仅国庆中秋双节假期间,老师们两度放弃休假,组织了两场模拟训练,经过这一系列的训练,我才有所进步。”林伊如说道。在备赛期间,师生们牺牲休息时间,废寝忘食通宵达旦的情况更是屡见不鲜,几成常态。



据悉,师范学院作为我校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的负责单位,于今年5月联合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际海洋教育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开展校内选拔赛。从前期宣传准备到选手培训、学校选拔赛再到全省决赛,进行了长达5个多月时间的工作。竞赛负责人翟恒兴教授表示,本次竞赛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学院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学院院长韩伟表、党委副书记曹虹多次到现场指导师生备赛情况。“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竞赛水平,丰富备赛经验。暑假期间,院长韩伟表多次带领师生赴省内各高校交流学习,也为这次大赛取得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翟教授说道。

师范学院将以此比赛为契机,以赛促训,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弘扬优秀中华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切实提高我校学生师范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的贡献。

选手感想:

在省赛舞台上的泰然自若是我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或许用“厚积薄发”一词来形容再贴切不过。当然在省赛准备过程中很有压力,但同时我也感到非常的开心,因为可以背好多诗歌,了解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夸张的说,我常常沉浸于自己的朗诵声中,想象自己是一位古人,在一间空教室或者是一片小树林尽情的施展“歌喉”。我还要非常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们,在我遇到瓶颈时,耐心的指导我,帮我调整心态。也希望明年会有更多的学弟学妹们来参赛,一起为学校争光!
B18小教2 廖熠潇

在省赛的准备过程中,对我来说难度最大的是即兴演讲和文学常识部分。因为我不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中文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会比较薄弱。为了克服这些,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把每一个主题句都写成了一篇作文,老师教我如何组织语言,也告诉了我很多可以用来引用的事例。老师也把文学常识列成了提纲让我记忆背诵,拓宽了我的知识面,让我受益匪浅。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但是可喜的是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
B18英语1林伊如

由于生长在吴方言区,我的普通话基础不算好,存在前后鼻韵的发音缺陷。抱着以赛促进的想法,我第一时间投身竞赛并在以徐波教授为代表的专业团队指导下刻苦训练。老师们为我指明努力的方向——由于基础不扎实,我必须从语音语调练起,着重学习前后鼻音韵的标准发音。所以,对我而言,本次竞赛的意义不仅局限于获取一等奖的殊荣,还在于普通话水平的长足长进,更在于接受了各位优秀教授的谆谆教诲,让我如沐春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风说能起飞是因为你是鹏,但鹏却知道,飞上一万里全因自己是鹏,但要达到九万里的高度则必须有风——师恩永难忘!
B18历史 段泽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