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美丽舟山群岛行”—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调研团-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社会实践】“美丽舟山群岛行”—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调研团

2017年07月11日 19:04 人文、教育学院学工办 点击:[]



正值旅游旺季,三江码头的侯船厅里挤满了游客,“美丽舟山群岛行”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调研团的成员们,在孙靓老师的带领下,也从这里开始了他们的调研之旅。

碧海蓝天,一眼惊艳

客船从三江码头,一路向北,航行两个小时左右,已经可以看到碧蓝色的海,躺在阳光下,吸收太阳的温度,折射成粼粼波光闪耀着。渐渐接近目的地,蓝天白云下,形似浪花的嵊泗码头越来越近。调研团队到达调研第一站----嵊泗本岛。码头上最多的始终是等待客人的出租车司机。汽车发动机散发的热气,和阵阵袭来的热浪,都让人感受到这座海岛的炙热气息。

乘坐出租车前往旅店的路上,可以看到沿路几乎没有行人,而完备的城镇设施建设又让岛上的居民得以享受离岛、微城、慢生活的舒适节奏。

数字化探索--渔俗文化数据库

嵊泗是海洋大县,“一分岛礁九分水”,作为舟山渔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嵊泗浴场,是我国海洋渔业的三大主要渔场之一,海洋渔业历史悠久,非常发达。嵊泗的渔俗文化较其他沿海地区,资源更为丰富,特色更加鲜明,具有典型的样本意义。

当天下午,调研团队来到了嵊泗县文化馆,由嵊泗海洋文化研究会周苗老师接待,拜访了金瑛老师和前任嵊泗图书馆楼馆长。金瑛老师向调研团队介绍了嵊泗县图书馆在数字化建设方面的成果和现状,楼馆长则具体讲述了嵊泗县渔俗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过程。

虽然目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还没有从渔俗文化数据库中脱离而出自成系统,但是渔俗文化数据库的建成不仅使得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资料得以保存,也为后期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设自有数据库提供了经验借鉴。

随后调研团队前往嵊泗县文化广播局,向“非遗”科负责人王武琼老师就嵊泗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进行深入了解。王老师说,目前嵊泗的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处于搜集整理的阶段,尚未达到建设数据库以专门保存甚至推广的条件。与此同时,由于资金与技术的缺乏,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面临着被搁浅的困境。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逐渐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和发掘进程也将相应加强、推进。

传承与发展----道与时移而物以情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形成热潮,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保护是“非遗”项目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当今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追求了解知识、获取资源便捷化的需求,以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为主,促成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型不失为保护并传承、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之道。探索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建设,需要人力、技术、资金多方面的支持。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



上一条:【双百双进】海洋文化进课堂,传统艺术薪火相传     下一条:浙江省第三届大中学生海洋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师徒传承交流会顺利举行


关闭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80-2550031/2550663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00

  • 师范学院公众号

  • 揽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