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做客浙江在线《海客谈》-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做客浙江在线《海客谈》

2017年06月20日 13:34 傅林静 点击:[]



    6月20日,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生做客浙江在线《海客谈》栏目。对于舟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嵊泗渔歌的现状,传承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保护嵊泗渔歌的具体方式与措施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以下为报道正文:

 

嵊泗渔歌现状

   舟山渔歌大体可以分成三种类型:渔民号子、渔歌小调和新渔歌。它是渔民在生产劳作或休息时口头传唱的民歌,同时也是民谣的一种。

   嵊泗渔歌作为舟山渔歌的一个分支,是由嵊泗海岛渔民在生活生产时所创作、传颂的歌曲,是最富原生态的海洋音乐。近年来,嵊泗渔歌在嵊泗县文艺工作者的挖掘与再创造后,更富有海洋特色与艺术美感。与此同时,一批新的渔歌作品《哥是舢板妹是缆》《东西南北风》《带鱼煮冬菜》等相继问世,为渔歌艺术带来了新的时代气息,并屡屡在各种比赛中获奖。

   调研团队嵊泗支队走访了嵊泗县文化馆和嵊泗县文广局,采访了嵊泗文化馆原馆长舒信虎老师、嵊泗文广局非遗科平素萍老师、代表性传承人周文利老师以及洪国强老师等。

经走访了解到,嵊泗渔歌目前主要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传播。嵊泗文化馆目前组建了一支比较专业的渔歌表演队伍,在各大城市传播嵊泗渔歌文化,也会在一些特定节日如非遗保护日等进行表演,平时各乡镇文化站也会组织一些面向群众的舞台表演。

舒信虎等老师对渔歌的创作和改编,使得渔歌更具有时代性,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嵊泗当地电视台创作了一档节目——“嵊泗方言也OK”,该节目加入了嵊泗新渔歌,这一类在大众传媒中传播渔歌文化的举措,起到了保护文化的作用。

   嵊泗县文广局把嵊泗菜园镇三小设立为传承基地,渔歌小调已经走进校园,从而使嵊泗渔歌得到创新发展。

嵊泗渔歌传承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嵊泗渔歌的保护目前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类孕育于旧时代的海洋文化在新时代文化的冲击下已顽强生存下来,并逐渐渗透进居民的生活。但嵊泗渔歌的传承保护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 政府部门对嵊泗渔歌的重视程度仍需加强

   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或一些非遗工作者还没有很好地挖掘利用嵊泗渔歌这一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目前保护模式还主要停留在舞台表演上;对传承基地的设立,政府部门的支持力度仍然不够;文化、经济产业之间衔接不完善等。

2、传承人培养存在着较大缺失

   经过走访发现,优秀的渔歌传承人,例如周文利老先生现已经83岁,渔歌优秀表演者洪国强也已经六十多岁,几乎没有更年轻的一辈加入渔歌传承之列。据周老先生介绍,他曾经带过徒弟,但由于生计问题最终没有学习下去。一些渔歌传承人表示,如果每年仅有几千元的政府补助,那么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难吸引更多人主动投身到非遗保护中来。

3、 嵊泗渔歌本身的特色限制

   虽然渔歌不同于渔民号子,会随着渔民逐渐进入机械化生产而消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渔民数量的减少,也仍有大量渔歌随之消失。随着民间渔歌手日渐衰老且纷纷过世,传承者日趋减少,传统渔歌实际上也处在一个消亡的过程中。新时代的年轻人更喜欢流行音乐不爱听渔歌,也使得渔歌文化慢慢走出大众视野。

本地非遗应得到重视和保护

    调研中,文化工作者们强烈希望本地非遗能得到重视与发展。

1、非遗保护需要政府部门努力

    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到非遗保护中来。

2、非遗保护需全民参与

(1)如果能够吸引舟山企业家投资这些非遗项目,在资金上面提供援助,非遗保护工作会开展得更顺利。

(2)嵊泗渔歌传承需要更多年轻人的加入,这样能使渔歌充满活力,从而带动渔歌的传播发展。在地方各级学校中建立更多的传承基地来推广渔歌,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3)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十分重要,特别是旅游产业。如果能将文化融入旅游,也是一项互惠共赢的举措。除此之外,也可以与其他产业例如小商品、娱乐产业展开合作,让渔歌增加自身的附加值,更好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3、非遗自身的传承与创新

   嵊泗渔歌作为一种民谣歌曲,是符合当地渔民的生活与他们在海上作业时的环境、心境相结合而产生的,若不身临其境,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为了使这类非遗更能被当代人所接受,一方面我们要对歌曲本身做些创新,比如换一种传播形式,我们可以将其由视频、音频的形式转变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游戏、竞赛等形式;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当代人对这类非遗的了解,我们可以融入时下流行的海上捕鱼体验平台,让游客在体验渔民海上捕鱼项目时,通过聆听、学习渔歌的方式,感受渔歌魅力。

 



上一条:七一建党日:人文、教育学院平天下诵读会正式启动     下一条: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倪浓水教授获“传统文化与精神家园”第四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德清)论坛论文一等奖


关闭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80-2550031/2550663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00

  • 师范学院公众号

  • 揽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