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下午2点半,在公共教学楼236教室举行校友陆熊的讲座——“转型时期的学校和教师”。学院党总支书记许金权,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许烽出席本次讲座。人文学院大二大三学子参与聆听了这次讲座。
本次讲座由许书记主持,书记首先向大家介绍了陆校长,并对陆校长这次重回母校与大家分享交流表示热烈欢迎。
陆熊是我校81级中文系的毕业生,现为舟山南海实验学校初中部校长,曾获“全国优秀模范教师”的称号,从教30余年,积淀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的深刻见解。
陆熊校长先开门见山地说明了当前基础教育处于重大转型时期,处在一个极为关键的阶段。他特别指出现在的教育更多偏向了认知层面,教育结构也存在不合理之处,以至于出现一些国外上高中的小浪潮。
接着陆校长针对现今中学教育出现的问题,从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第一,课程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协调。第二,在轻质与优质之间寻找平衡点。第三,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身体素质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第四,新课程改革推行中倡导的全人教育和建构性学习。在第三点钟,陆校长又特别强调,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比专业能力更重要,专业能力可以通过短期培训来提高而综合素质的缺陷却得花很长时间来弥补。老师要比学生更注重学习注重提高自己,要把学习作为内在需要而非负担。
然后陆校长围绕“德育”探讨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偏失。陆校长认为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工作,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优良的品行。优良的品行也包括作为教师的责任心,陆校长以自己为例,数年来食宿皆在学校,工作辛苦但也很有收获。希望大家以后从事教师工作也能兢兢业业,踏实肯干。教育的本质是一种唤醒,“其身正,不令而行”有着优良品行的教师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陆校长以自己学校的思品课改革为例,说明德育要贴合实际,学生喜欢才能更好地学。紧接着陆校长提出,课程是学生老师发展的机会,学校应该研发设置特色的学校课程,课程的领导力是体现学校管理的核心能力。
最后陆校长讲到了在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课堂。他先以教育界闻名遐迩的“洋思经验”、“杜郎口模式”“昌乐二中教学经验”说起,旁征博引了魏书生的“五个一分钟”、全美年度教师托尼·马伦的经历、顾泠沅教授的名言“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总结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三大要素:一,学习动机和挑战性欲望。二,合适的时间和有效的机会。三,针对性教育。陆校长提醒大家以后从事教育工作,一定要给学生布置前知作业,把学习效率扩大至最大化。
这次讲座留给了大家许多关于教育问题的深思,也让大家更多更全面地了解了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教师人才的要求。为中文师范生今后的就业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通讯员:B12中文2王宏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