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下午18时30分,人文学院武峰老师为广大学生进行了主题演讲。该讲座为人文学院第九届传统文化节“民国遗韵”系列讲座之民国大师篇——陈寅恪的学术与精神。
武峰老师首先介绍了陈寅恪的生平,他从小深受其母亲余明诗的影响。他不仅熟背四书五经,并且早年留学日本,欧洲,美国等国家长达十三年。回国后在各大高校任职,并培养了弟子:季羡林,周一良,王永兴等人。陈寅恪精通多种语言,生前就是一个传奇。
其次,武峰老师重点讲述了陈寅恪大师的学术研究。与其志道同和的被誉为“人间最稀有的一个天才”傅斯年曾对陈寅恪评价道:“陈学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他在1929年所作的王国维纪念碑铭中首先提出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为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陈寅恪治学主旨“在史中求识”。继承了清代乾嘉学者治史中重证据、重事实的科学精神,又吸取西方的“历史演进法”他这种精密考证方法,其成就超过乾隆、嘉庆时期的学者,发展了我国的历史考据学。陈寅恪对佛经翻译、校勘、解释,以及对音韵学、蒙古源流、李氏族渊源、中印交流等课题的研究,均有重要发现。武峰老师归纳总结了几个重要观点,分别是:关中本位政策,南朝化,玄学的演变,女性的研究等等。老师幽默风趣地讲述了桃花源的考证以及西游记的考证,使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接近结束,武峰老师用几个字精干的提炼了陈寅恪的学问特点,值得学问人深思和学习:贵于创新,旧学根柢,国际视野,小中见大,融会贯通。
最后,武峰老师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丰富的知识储备向同学们展示了不同的民国韵味,激发了同学们对大师的崇敬与学习动力,也使本次传统文化节更有底蕴。
(通讯员 B13中文 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