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梦想都开花”——“伙伴”共青团工作思考与探索-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正文

“所有的梦想都开花”——“伙伴”共青团工作思考与探索

2014年03月10日 00:00  点击:[]



一、建设“伙伴”共青团的背景

2013年是人文学院学生工作承上启下、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学生工作紧紧围绕学院党总支工作思路和学工部、校团委工作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和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党总支和学工部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感性教育、理性管理、人文关怀、专业主导”的学生工作理念,坚持服务到基层、工作扁平化,深入推进“五个”人文建设和“伙伴共青团”建设,全方位营造人文文化环境,打造以合格加专长为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人文专业人才,开展相关工作。

(一)人文团代会提出的“五个人文”共青团建设

人文学院自2013年3月召开第四次团代会以来,紧紧围绕团代会提出的“温暖人文、智慧人文、优雅人文、活力人文和蓝色人文”奋斗目标,夯实团的基础,激发团的活力,创新团的举措,进一步更广泛地引领人文学院全体团员青年畅想和共筑青春大学梦、美丽海大梦、美好新区梦和伟大中国梦,在此基础上打造“伙伴”共青团,实质上是对五个人文共青团的内涵升华。

(二)共青团职能的转变思考

传统共青团的四大职能(组织、引导、服务、维护)更多的是从行政工作的方式去传达或是表达,多多少少有着俯视青年朋友的意蕴,但是“伙伴”共青团的提出多了份平等,看待青年朋友的角度发生了偏转,到平视甚至是仰视,这是面对我们“新”青年需要采取的角度和姿态。

“伙伴”共青团特别强调对青年的思想引领的思考与实践。是否可以按照贴近—互动—凝聚—引领的四个工作逻辑来推进,也就是说要引领别人,就首先需要把他们紧紧团聚在一起或者凝聚在一起,如果说要凝聚则离不开交往互动,在磨合中产生情感上的凝聚或是思想上的共识,那么互动的前期就是靠一些贴近青年实际的活动或是项目作为载体来实现,于是贴近实际、接地气的活动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伙伴”共青团的概念探究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新青年、新组织、新媒体、新挑战、新特点、新问题、 新机遇对团的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如果我们不能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就不足以在思想交锋碰撞中引领青年,不足以在社会变革挑战中服务青年,不足以在社会结构剧变中凝聚青年,不足以在改革开放深化中为党赢得青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团干部“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的要求,牢固树立青年群众观,是打造“伙伴”共青团的理论依据,要始终坚持与青年伙伴携手同行、齐头并进为核心,始终坚持与青年伙伴惺惺相惜、紧密相连的方式,在心理年龄上、内心情感上、实际行动上、责任关怀上知己之心,真正成为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的“青春伙伴”。

具体来说,“伙伴”共青团是人文共青团组织自我打造和发展的一个美好且易实现的愿景,伙伴的内涵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年龄方面,大家是同龄人,都是年轻人,容易沟通和交流;二是情感方面,正是因为容易沟通和交流所以容易形成友情,产生深厚的情感联系;三是行动方面,小伙伴们在你需要的时候就能出现,时刻就在你身边,让你随手可及;四是责任方面,小伙伴们要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前三个内涵就是让我们真正服务青年贴近青年,才能更好的互动成为小伙伴,才能更好的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引领,为实现共同成长打好基础。“伙伴”共青团应当成为共青团实现四大基本职能的最优路径和最科学方法。

三、“伙伴”共青团的建设途径

(一)探索构建全媒体社会化动员方式

始终保持与青年“伙伴”的密切联系,不断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创新基层工作方法,实施“党团学干部”联系学生寝室制度,促进“网络”、“网格”之间、网上网下之间的开放互联。

牢牢掌握传统舆论引导的主动权,率先抢占新媒体阵地的话语权,关注青年伙伴的声音和动态,“网格”基层组织覆盖,“网播”青年工作品牌,“网聚”青年意见领袖,“网通”诉求表达渠道,探索建立团青互粉、开放共通、反应迅捷、触手可及的全媒体社会化动员方式。积极探索运用微博、手机报、QQ群、网络论坛、移动信息平台等信息载体,建立了短信群发平台,累计共发送短信365条,定期编发“温暖人文”新青年手机报共50期,“活力人文抱抱团”微信每天一期,提升了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覆盖面。恢复并发行《人文潮》院报(每学期2期)和《金谷园》(每年1期)杂志。

(二)全力打造品牌化项目开发路径

深入研究学校和社会组织服务青年的总体供给机制,找准满足青年需求的工作切入点,把共青团服务青年身心健康、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的工作内容具体化、项目化,为青年“伙伴” 提供贴心服务,探索建立面上示范、基层活跃、党政认同、青年欢迎的品牌化项目开发路径。

依据青年伙伴兴趣和特长,开设了红阳大学生讲堂,举办了4期读书沙龙活动和3期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会,以“民国遗韵”为主题举办了第九届人文学院传统文化节。制定以“恰同学少年”为主题的记诗词活动,绘制了独具特色的“两室漫语”,开办首届海洋文化嘉年华等活动。

承办“书香海院”大型读书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多读书、乐读书、会读书、读好书,促进优良学风校风养成是开展“书香海院”活动的主要意义,着重开展“书香榜”阅读排行发布会和“走进名著”读书沙龙活动。

(三)强化巩固开放式自身发展格局

认真思考、准确分析新形势下共青团工作的职能和目标,发挥人文优势,整合人力资源要素,优化完善部门设置、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加强有效联系覆盖青年伙伴的团学队伍建设,坚持自我纠正、自我提升、自我更新的 统筹发展管理体制,探索建立理念开放、架构合理、体系完善、作风优良的开放式自身发展格局。

秉承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理念,以“静静成长、慢慢灿烂”为基调,人文学院精心筹备,细心打造“人文学院辅导员工作坊”作品,分别发布《人文迎新营》、《团青微语》、《学工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漫画》、《大学云游记漫画》等。

成立人文学院学生事务发展服务中心。学生会、分团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最大程度精简机构,整合资源,以提升团学工作的效率,促进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和执行力。创新学生干部选拔方式和改进党员发展考察标准,以“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面试选拔学生干部。增加考察学生文明、社会公益、关心同学、参与实践等方式提高入党门槛,保证了党员的质量。

四、“伙伴”共青团建设的愿景

“伙伴”共青团的探索与建设是对以下5点做好团工作思考的回应。靠先进思想的引领,靠对青年伙伴合理利益诉求的尊重和服务,靠对青年伙伴特有兴趣的满足,靠对青年伙伴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过程所需的社会化技能的培养、靠感情的投入与联结。

建设“伙伴”共青团,一方面可以促进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把大学校园建设成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将青年伙伴培育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另一方面,就是不断引领青年伙伴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奋力实践者、成为实现新区梦的坚定推动者、成为实现海大梦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实现个人梦的自觉践行者。让青年伙伴们健康成长,让所有的梦想都开花。



上一条:人文学院安排2012级汉语言文学(高级文秘方向)专业学生校内实习     下一条:人文学院召开就业创业会议  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关闭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80-2550031/2550663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00

  • 师范学院公众号

  • 揽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