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7日,主题为“时代洪潮下的AI:科技的运用与反思”浙江海洋大学时政社第八十七期时政会客厅在定海校区行政楼二号会议室323举行。浙江海洋大学原党委书记、时政社指导老师周克非应邀出席,时政社指导员许星磊,时政社指导老师姜华帅,食药学院辅导员吴宇,师范学院辅导员杨潇航以及六十余名学生在线上线下参与了讨论。本次活动由周浩主持。


在会上,有的同学讲述了各方对于AI杀戮的观点,以及我国如何在军事领域发展AI;有的同学讨论了自己做的AI家教项目,认为AI会顶替一部分岗位,主要是服务岗位,但会创造更多别的岗位;还有同学谈的是就业问题,他认为AI作为一种算法,目前很难直接参与到工业生产之中,对就业问题比较乐观。


在主持人提出“人的认知是否会因为AI而简化,剥夺大家的思考能力。”这一问题后,更多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对于AI抢夺人的工作,应该保护原来的就业人员,慢慢把他们释放到其他行业,AI生产力掌握在谁手中可能会决定未来社会制度的形态;有同学认为AI对于创作会挤压人类创作者的空间,但人工智能无法自己思考,创作局限在人类的意识之中;还有同学建议在教学时,要放下手机,不要被手机控制。要多读实体书,手机信息太碎片化。机器是个媒介,很冰冷,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温度。
吴宇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把AI当成工具使用,是双刃剑,要充分把握,不要过度依赖,但也不用把AI视作洪水猛兽;杨潇航老师讨论了互联网发展的利与弊,讲述了作为辅导员的经历;许星磊老师讲述了教师行业可能会面临AI带来的危机,AI不会创造,更多是赋能教育,利用AI来进行教育的创新,同时也提醒了同学们AI写作可以被识别。

最后,周克非老师做出了总结,他提醒了大家AI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重视。人工智能可能有比核武器还大的威力,各国之间需要进行交流。AI决策没有伦理,需要警惕。AI发展之后人类会追求个性化消费。教育不只是知识传授,还有育人。多学习增强适应能力,注意人际交往。
时代洪潮下的AI兴起,更多的是提醒我们在运用科技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做出反思。作为一种革新性的技术,它虽为我们带来便捷与高效,也伴随着伦理和隐私的挑战。通过本次讨论,大家对应该如何面对AI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