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5日,浙江海洋大学时政社在文理楼418会议室举办了以“‘慢就业’现象大家谈”为主题的第七十九期时政会客厅活动。浙江海洋大学原党委书记周克非应邀出席,浙江海洋大学学工部副部长、学生处副处长方锐,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曹虹,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辅导员菅康康老师以及三十余名学生参与讨论。本次活动由李虹瑶同学主持。
活动伊始,李虹瑶同学简要地介绍了“慢就业”现象,并引导同学们围绕“慢就业”的产生原因、相关争议和应对方法展开讨论。



在讨论交流环节,老师与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从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压力到社会要求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差异,从对社会职业的认知不足到对自我追求的重新审视,从“慢就业”现象的产生原因到对“慢就业”现象的发展预测等方面内容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而如何应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成为同学们讨论的热点话题,同学们提出应尽早做出职业规划,提前了解就业岗位的相关信息,在多样的实习与实践中形成自己对职业的充分认知,并主动培养工作技能以精准提升自己的职业竞争力等方面的个人建议。

菅康康老师指出,虽然当下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但就业岗位数量是充足的,而高待遇也意味着高要求和高难度,同学们应综合考虑自身情况,积极寻求匹配自己能力的职位,对求职与未来发展抱有信心。

曹虹老师指出,国家以改变前置招考等相关措施来推动改善就业环境,学校也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积极调整培养方案。尽管机遇是不可控的,但自我的能力提升与资源拓展是可以掌握的,可以通过丰富职业认知、明确自我追求、规划职业生涯、管理职业过程能够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方锐老师指出,“慢就业”现象的产生是多方作用的结果,应当从多方面进行思考。从经济下行到相关社会重大事件的产生,从学校培养计划到家庭就业观念,从个体的就业能力、就业期望与实际的发展形式、行业要求等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前的就业形势。方锐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走进社会、调研行业情况、明确自我定位与发展。

周克非老师建议同学们关注“我适合做什么”而非一次定终身,在不断尝试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试错中不断调整、完善自身的职业规划。而互联网上“光鲜亮丽”的成功案例并不能全然成为求职的参照,同学们应从现实出发,不盲目追求大城市,懂得抓住身边的机会。同时,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同学们也应努力保持终身学习,多关注新兴事物与新兴岗位,才能形成稳定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此次讨论,同学们对“慢就业”现象有了更深地认识,也明确应如何面对“就业难”问题。迎着新时代浪潮,大学生应当以自身的职业理想为基础,以实习调研为历练场,充分了解就业环境与职业需求,明确方向、提升自我,以实践与奋斗来诠释独特的青春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