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骄傲”人物刘凌云(B02中文):在平凡中燃烧生命-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

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校友工作 -- 校友风采 -- 正文

“浙江骄傲”人物刘凌云(B02中文):在平凡中燃烧生命

2011年09月13日 00:00  点击:[]



题记:

“她的生命融入了永恒的意志,她的行动在人们心里激起了不绝的回应”。

 

 

一、           海院学子,浙江骄傲

 

2006年1月15日晚8时,在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江卫视、钱江都市频道、交通之声和11家省内市级电视台联合直播的“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颁奖典礼上,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为浙江海洋学院大学生刘凌云颁奖,并称赞刘凌云“平凡中见伟大”。她以瘦弱之躯捐献骨髓救助白血病人的先进事迹最后荣膺浙江骄傲!

 

刘凌云,女,中共党员,浙江海洋学院人文学院B02中文(1)班团支部书记。2004年12月20日,刘凌云在浙江省第一医院先后两次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捐献了120毫升左右的造血干细胞,成为浙江省第一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学生。这些“生命的种子”被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分两次送至江苏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移植到一位白血病患者身上。移植取得了成功,2005年1月15日,“生命的种子”开始发芽。目前,患者已经康复。刘凌云无私捐献骨髓的事迹受到了岛城和省内各界的密切关注,舟山市红十字会授予刘凌云“爱心天使”称号,浙江海洋学院授予“学生标兵”称号,颁发其“王成海奖学金”,浙江海洋学院团委授予“优秀团员”称号。同年,又被团省委授予“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并荣获“浙江骄傲——2005年浙江省十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称号、2006届“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二、倾情施爱,奉献无价

 

刘凌云出生在湖南常德的一个民风淳朴、风光秀丽的乡村,村里人话不多,但个个善良、热忱。朴实无华的祖辈父辈从小就教育她:做人就应该做一个勤勤恳恳的人,要多做实事少说空话。对此,她一直身体力行,乐于助人,甘于奉献,并在实际行动中兑现着自己的诺言。

2002年10月,她顺利考取了浙江海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带着大学录取通知单和青春的梦想来到了千里之外的舟山群岛。大学里书声朗朗,有着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充满了爱心与奉献。2004年4月7日,由校红十字会发起“救助我们最可爱的人——海岛战士彭根青”的活动,号召全校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挽救年轻的生命。正在读大二的刘凌云和同学们看到了这一消息,为年轻的海岛战士感到惋惜,并萌发了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行列的念头。带着一份青春的热情和一颗仁爱之心,46位同学毅然决然地报了名,并来到市中心血站抽血化验。

一天,两天,三天……过去了。经过血液的HLA(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检验,他们的血样结果出来,与海岛战士不相符。可他们的血样结果却被永久地保留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亦称“中华骨髓库”)中,以备用来帮助更多的白血病患者。

偶然的一个电话却大大地改变了刘凌云的生活,并且使她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2004年9月,舟山市红十字会负责人高海英女士的一个电话给刘凌云带来了一个新的消息。江苏省一名不幸染上白血病的患者施某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但由于他的HLA类型稀少,在江苏省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中无法找到匹配的类型。最后,他们求助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终于从11.3万名志愿捐献者中找到了刘凌云,这一百万人中稀有的类型。

刘凌云接完这个电话后显得很平静。她想起了去中心血站签署捐献协议书时,站里的工作人员最后一次问她:“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不是儿戏,同学你可要想清楚啊?”……是的,她心里明白她的一个决定将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她将用行动证明自己对白血病患者的爱心!

人文学院领导得知这件事后也非常重视。党总支书记沈慧君与刘凌云进行了亲切的交流。沈老师一番中肯的话,扫除了刘凌云心中的疑虑,更坚定了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信念。当天,她便打电话给家里。听着电话,父亲沉默了,母亲流泪了,但通情达理的父母最终还是理解了女儿的选择。

11月13日早上,刘凌云在高女士和同学的陪同下,到舟山医院进行了最后的体检。

一缕阳光倾洒,二十岁的娇艳青春如夏花般灿烂地绽放在2004年的秋日。生命,有重似泰山,有轻如鸿毛。12月20——22日,刘凌云在杭州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在杭州打了4天造血干细胞动员针的刘凌云在浙医一院手术室里吃了点小苦头,由于她手臂上的静脉较细,医生试扎了几次都没找到血管,最后只得从大腿的血管中抽取造血干细胞。尽管这样,由于现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技术已相当成熟,整个捐献持续了近三个小时顺利结束,刘凌云无需留院可即时返回住处。第二天刘凌云又捐献一次,以保证移植所需的造血干细胞用量。

当天,浙江省红十字会会长来到医院的病房,亲自将一块刻有“全国第195个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的金属证送至刘凌云手中。

舟山市邮政系统、舟山市海峡轮渡公司、中国联通舟山分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都送来了礼品表示深切的关心。多家媒体对刘凌云的事迹进行了热情洋溢的报道。浙江电视台12月20日报道了刘凌云的事迹,舟山电视台对刘凌云的整个捐献过程进行了全面的跟踪报道。12月20日《青年时报》做了《即使是敲诈者也要救他一命》的大幅专题报道,12月21日《钱江晚报》《我献血、我快乐》的专题报道了刘凌云《我是他最后的希望》的文章;还有12月21日的《都市快报》也刊登了相关文章,《舟山日报》更是在12月16日,12月21日的报纸上进行了长篇追踪报道。各大媒体的报道真实感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那博爱奉献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传看新闻的每一个人,在这寒意渐浓的冬季也变得特别的温暖动人。

 

三、平凡见真,青春无悔

 

刘凌云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的事迹广为传诵,人们都把她当作英雄,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而她却始终觉得自己是一名很平凡的大学生。“我只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她淡淡地一笑。

刘凌云回校后,校红十字会的陈晓燕老师为她在第八食堂定制了一个月营养饭菜。可一个月下来,当陈老师去结账的时候,只付了二十六元五角。在被问及时,她说,我喜欢和同学们一起排队买饭,一起吃学生餐,而不喜欢特殊化。

不喜欢搞特殊化的刘凌云在处理人际关系中常有一些特殊的举动,捐献造血干细胞需要不定时的抽血化验,很费时间,为此,她把刚刚谋到的一份家教毫不犹豫的让给了班内另一位同学,对这件事,她的回答是这名同学比我更困难,更需要这份工作,而我又不能影响捐献的日程安排,至于刚交的50元中介费她却决口不提。

联通公司奖给她的一部尾数为1220的手机,而接听者往往不是她本人,原来她把这部手机与同班另一名贫困学生合用着呢。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许多,据室友小何讲,她还是节约的模范,平日里从不浪费一滴水一度电,每天夜晚,她总要把盥洗室的水笼头一个个拧紧,把一盏盏走廊灯关闭后才安心上床睡觉,关于水资源的问题,她还专此写过一篇文章《莫等闲,待水耗完,为时已晚》,被评为2004年德育教育与社会实践优秀论文三等奖。

大四期间,刘凌云被同学们推选为团支部书记,又被总支任命为第七期党训班的班长,身肩重职的她策划着团支部的创新活动,利用双休日带领全体团员在校园周边开展铲除“一支黄花”的环保活动;在班内配合学习委员开展百科知识竞赛;最值得一提的是,她还组织团员们到聋哑学校与残疾儿童一对一、一帮一结对子;暑期,赤日炎炎,她放弃了休息时间,在旅游地做义工疏导游客,奔波于农民子弟兵学校助教体验生活。她任党训班班长一职,工作一丝不苟、富有原则性,点名签到、收作业、发证书,事无巨细,件件事用心做,效率高。

在同学们眼中,刘凌云更是一个好学上进,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每次上课,她总是抢坐第一排,以便全神贯注、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课堂讨论中,她又是举手最多,发言最多的一个,由此给任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6年,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她和其他同学一样奔波于各地的就业市场。当同学们都选择留在家乡工作,而她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深圳,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南方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她凭借自己的实力,以笔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进入了深圳一所学校任教。

在寝室里,到处可以看到她亲手栽的花草。四年相处,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小个子、白皮肤、大眼睛的湘妹子。室友们都说,她呀,大口吃辣不眨眼、大声说笑无心眼,就像只可爱的小鸟,是我们全室独有的开心果呢。

 

 

就像颁奖词上所说的那样:“当收到一束鲜花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不仅仅是花,还有爱和祝福。当刘凌云献出她的造血干细胞时,我们知道,那不仅仅是一些年轻的血液,还有她的善良、美丽和真诚。也许在刘凌云那里,捐献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是个单纯的如同水滴一样的念头,“配上了,那是救活一个人啊!”但折射出来的却是种种复杂的目光:惊讶,感动,愧疚,自省,鼓舞,奋进!刘凌云那些干净的鲜血,不仅仅流进了被救助者的血管里,还流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田,滋润着我们,唤醒着我们。从这个意义上说,被救助的不仅仅是患者,还有许许多多冷漠和麻木的心;要感激刘凌云的,也不仅仅是患者,而是我们所有活着的人。刘凌云的生命,亦在涓涓流淌的血液里盛开,如鲜花般灿烂夺目。”

 



上一条:浙江省创业之星徐方成(D00文秘):从身无分文到身价百万


关闭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80-2550031/2550663

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临城街道海大南路1号 

邮编:316000

  • 师范学院公众号

  • 揽月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