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上午9:30,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78级中文校友返校文学交流会在文理科楼418顺利举行。浙江海洋大学校友办公室主任、校友总会秘书长张宇星(78级中文校友),人文、教育学院教授徐波(78级中文校友),校团委副书记韩志,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揽月湖》指导教师华海坤,人文、教育学院78级校友孙武军、邵明尧、周红迅、俞福达、黄琪芳、王志兴、洪雨鹤、陆熊、王连再,《揽月湖》杂志社成员、清风诗社代表、方舟文学社代表参加此次会议。此次会议由徐波教授主持。


何为文学,它有何作用,其现状如何,我们如何坚守,这是本次78级中文校友和在场的的同学们探讨的主要问题。

会上,春潮主编孙武军介绍了《春潮》杂志情况,谈起他在校的回忆与感想。“我们78级是舟山培养的第一届文科生。1978年是改革开放的一年,这一年是思想的时代、激情的时代、文学的时代,我们也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呼吸,共命运。我们是时代的产物,而《春潮》也是时代的产物。”他回忆道。

当年的改革开放大潮,思想开放,激情澎湃,他们在这个时代的感染下创办了《春潮》。他翻开已经泛黄的《春潮》杂志,感慨万千。对比了如今的《揽月湖》,孙武军说道:“当时《春潮》都是我们自己刻字、印刷、装订,虽然很粗糙,但是非常有价值。与今天的《揽月湖》相比,即使新旧与精细有着四十年的差距,但是诗意与诗心不会改变。”

华海坤老师介绍《揽月湖》杂志社情况。时隔四十年,时代在变,创作的方式也不同。如今的《揽月湖》创办了公众号,与新媒体接轨。但是,现在的创作激情已不如前。他表示,希望中文系校友们能给予指导,传授经验,再次激发大家的创作激情。

接着,校友邵明尧、张宇星、周红迅、俞福达、陆熊、王志兴、洪雨鹤和黄琪芳依次分享过去四十年他们对于文学的感想。



校友邵明尧分享道,从1974年高中毕业下乡到2016年退休,他从没有放下文学。他认为,一个完整的人有两大任务:生存和充实精神。他说:“我想,古代文学留下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实物,一样是纸质文字。纸质文字留下了史实和文学,所以文学是经久不衰的。”他倡导中文系的学生能够学习律诗和绝句,探讨古代诗歌的奥妙,更好地传承中国的古代文学。

校友周红迅谈到,他搬了六次家,但这些《春潮》杂志,他一本都不舍得扔。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他拼命写作,当养成一种写作的习惯后,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影响。他建议现在的大学生要多写作、勤思考。

“爱好与工作并不冲突,”校友俞福达分享道,“工作时不谈文学,创作文学时不想工作。我一直保存一种坚守,一种执着,坚持写作!”

78级中文班长王志兴谈到,无论你到什么岗位,有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在那里,比什么都重要,文学的爱好与文字功底将会改变你的一生。

校友陆熊回忆道:“当初为买书而饿肚子的经历,那是我们充满激情和奋斗的时光。”文字的写作和自身生活是结合的,留给自己的还有非凡的情感。不管怎样,自身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

最后,学生代表赵鸿儒、黄陈朗诵诗歌《如果没有李白》和《迷失》,并由新同学赠送老同学《揽月湖》杂志,校友办赠送《校友期刊》。


校友周红迅把自己珍藏40年的“文物”级《春潮》杂志捐献给了学校。

本次交流会用风雅的形式回望四十年,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年。这是校友文化的传承与延伸,更是校友文化的弘扬与实践。
从揽月湖出发,让春潮永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