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于11月14日-19日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举行。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与山东鲁东大学合作项目《留下祖辈传下的歌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号子保护、传承与发展——以山东长岛渔号为例》荣获二等奖。项目团队以弘扬地方文化,保护传统文化为己任,走访山东、浙江等沿海各地海岛、渔村。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渔民号子开展调查研究,对其面临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全面剖析。并对国内外代表性渔民号子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特别是对长岛渔号和其他列入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渔号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新时期长岛渔号保护、传承的价值、意义,赋予了其在新时代的精神内涵。
本届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中国社科院、全国学联及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有2000余所高校,60余万件项目,200余万海内外大学生同台竞技,项目涵盖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能源化工、数理、哲学、经济、法律、管理、社会、教育等11个方向,作为每2年举办一届的赛事,共1500件作品进入全国竞赛,最终全国共有来自314所高校的755件作品进入决赛,其中特等奖获奖比例为3%,一等奖获奖比例为8%,二等奖获奖比例为24%。
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充分认识到学生学科竞赛能力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及终生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生竞赛工作。自确定与鲁东大学合作项目以来,多次与鲁东大学开展联合调研。11月14日,人文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祎星,团委副书记傅林静与指导教师李春林带领我校参赛队员出征上海。以本次大赛为契机,激励着学院学生发挥专业所长,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