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党和省委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浙江海洋大学人文学院青年学子“守望海岛候鸟,拥抱春泥希望”爱心支教实践团秉承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傅林静老师的带领下前往舟山市册子乡桃夭门社区进行为期十天的支教服务。
支教团队以关爱册子乡桃夭门社区的留守儿童为重点,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放松,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团队打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与开展了一系列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关心陪伴、文艺汇演等活动来拓展孩子的视野,激发学习兴趣。
一.多彩课堂浇灌多彩花朵
支教团队结合当地留守儿童的特点以及支教队员自身的专业优势,开设了英语、音乐、舞蹈、绘画、手工、海洋教育、课本剧表演、阅读、写作、兴趣小组等等活动,少部分时间用于语文、英语、数学等课业辅导。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旨在拓展孩子视野和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课上,支教队员带领学生用英语做简单的对话;写作课上队员们诗句为例给学生讲解修辞手法;折纸课上,队员一遍又一遍的给孩子们演示每一个步骤;绘画课上,队员和孩子们一同进入色彩的海洋;音乐课上,孩子们的歌声像风铃一样清脆透亮……经过努力和锻炼,支教队员们越来越游刃有余,小朋友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二.游戏,学习之余的轻松一刻
课间休息时间,队员们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组织孩子们玩“你画我猜”“爱的抱抱”等小游戏。既可以消除大脑疲劳,增进身心的健康,又能提高交往能力,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还可以拉近支教队员和孩子们的距离。有的孩子们有些胆怯,放不开玩游戏,队员们鼓励让他们更加自信;有些孩子很在意游戏输赢,输了会难过,队员们教他们游戏过程中的努力与付出更珍贵;也有些小孩子比较顽皮,队员们会耐心地与他们沟通,维持好纪律。队员们通过游戏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传递给他们乐观向上的态度,让他们不再感到孤单。
三.陪伴交流,温暖关爱
在册子乡,有很多都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老人。支教队员们的来到,除了给当地小朋友们带来学习上的帮助,还有生活上的陪伴。在支教的十余天里,队员们与当地留守儿童深入接触与交流。在交流中,队员们发现很多小朋友因为父母常年在外,家中没有大人,小小年纪都是自己洗衣做饭。还有几个小朋友会手语、口风琴等才艺,在交谈中队员们感受到了小朋友们对知识的渴望与执着。支教队员们是老师,教授小朋友们知识,同时也是大哥哥大姐姐,陪伴小朋友们度过一个快乐的暑假。
四.手工制作,变废为宝小能手
为推进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型社会,锻炼小朋友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养成环保意识,让小朋友们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支教团队与册子乡桃夭门社区举办了一场以“变废为宝”手工制作活动。此次活动的原材料是纸,彩纸,一次性纸杯,矿泉水瓶,毛线,易拉罐等身边触手可及的物品。孩子们心灵手巧、思维敏捷,在支教队员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的创作。两个小男孩将矿泉水瓶改造成了小飞机,一对姐妹花在互帮互助中将纸杯变成了向阳花,还有小朋友将易拉罐做成了小猪储蓄罐。
五.汇报演出——爱心不息,支教不止
支教的最后一天,队员们精心的为村民们准备了一场汇报演出,致力于为村民们打造一场视听盛宴。汇演不仅有支教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还有小朋友们的倾情演出。节目形式包括集体舞,独舞、合唱、独唱、诗朗诵、器乐演奏、跆拳道、少年拳等,共计十三个。前半场是册子乡小朋友们的精彩表演,小朋友们带来的合唱《外婆的澎湖湾》、诗朗诵《雨巷》、歌曲《虫儿飞》、少年拳等节目引起了全场掌声阵阵。后半场支教队员们为村民们带来精彩的歌曲串烧、舞蹈串烧,惹得台下连连喝彩,赢得观众们的阵阵掌声和赞扬。最后,支教队员们为课堂上表现优异的小朋友们颁发了奖品,代表了支教队员们的期望,也包含了队员们对小朋友们的美好祝愿。
至此,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圆满结束,但是同学们服务社会、关爱他人的脚步却不会就此停歇,我们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小朋友们带去更多的快乐和温暖,更希望能通过自身的行动号召更多人加入到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队伍中去。爱心不息,支教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