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晚上6:00,人文学院在教学楼426教室举行了以“舟山一海上丝路门户城”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由人文学院瞿明刚老师主讲,内容围绕舟山群岛是欧亚大陆中国东部最后浮出海面的陆缘岛,处于海上交通的中枢,堪称中国的东海门户展开,并为我们讲述了徐福、鉴真、日僧慧锷、徐兢、一山一宁、郑和等路游舟山的文化使者的故事。
海上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是由当时东西海洋间一系列港口网点组成的国际贸易网,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瞿明刚
老师在本次讲座中,展示了他的许多考察资料。他在讲座中指出,舟山作为东海门户,地理位置尤为重要,在沈家门与朱家尖一代遍布优良鱼港。在古时,尤为在明清时期,舟山在海上丝路扮演重要角色。他向大家展示了他考察得到的一些照片,这些照片是他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团队考察舟山群岛时拍摄的,照片的内容极其丰富,囊括许多海上丝路的痕迹。最后,讲座在展望舟山未来发展的路线中结束。
通过此次讲座,同学们对于海上丝绸之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于舟山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意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舟山作为东海第一门户,港口密集,地理位置极佳。明代双屿港是当时最繁华的海上贸易城;清代定海港成为中西交往的主要通商口岸,在海上丝路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今,作为国家级新区,应该挖掘古代海上丝路门户的文化资源,在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上重新发挥海上丝路门户城的独特价值。
尹雯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