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理念下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2025年9月25日至26日,王世军名师工作室与浙江省徐豪杰名师网络工作室在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联合开展高中历史教学研讨活动。作为王世军名师工作室协同育人合作单位,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师生10余人在武锋副教授带领下前往观摩学习,近距离感受优质课堂教学与名师教研风采,助力师范生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

我校优秀校友段泽徐(现执教于定海一中)带来了精彩的第一堂课《辽夏金元的统治》,以“人物视角”破题,创新采用“耶律楚材之眼”串联历史脉络,带领学生探究从“小中华”到“大中华”的进阶之路,彰显了历史教学“以史育人”的独特魅力。课堂以耶律楚材的诗词为隐性线索,通过细腻的故事讲述、恰切的音乐渲染与沉浸式的情境建构,引导学生在扎实史料以及丰富的历史情境中理解“华夷之辩”到“华夷一统”的思想转变。课堂尾声,段老师以“历史接力棒”的比喻寄语学生,让学生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自然流淌家国情怀,实现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更是历史教育“立德树人”的深刻诠释。
岱山中学夏卓园老师执教的《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以“异端思想家李贽的命运”为核心线索,通过扎实的史料实证、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设计,将个体生命轨迹与时代变局深度绑定,最终通过“鸦片战争后中国为何落后西方”的时代之问,让历史课堂成为连接过去与当下的思想桥梁,彰显了“以史为鉴、观照现实”的教学智慧。

杭师大附中汤雨曦老师执教的《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以唐代僧人一行编制的《大衍历》为核心线索,凭借春风化雨般的亲和力,通过何以修历、此历何以能成、此历何以外传三个问题链,带领学生开展了一场兼具深度与互动性的历史探究之旅。课堂尾声将所有问题落脚于“这折射出怎样的时代特征”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从具体科技成就上升到对整个隋唐时代精神的理解,实现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度跨越。
在点评环节,我校学生率先分享观摩感悟,他们结合课堂细节畅谈收获,并向教师们提出了存在的困惑,得到了老师们真诚的经验分享。随后,王世军名师工作室成员依次对三堂课进行点评,从教学设计的逻辑性、史料运用的适切性、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等维度提出精准建议。最后,浙江省徐豪杰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徐豪杰老师的总结点评尤为亮眼,他用“故事性、时政性、探索性”三个关键词分别概括三堂课的特色。并且进一步指出,三堂课虽主题各异,却展现出“异曲同工之妙”:均以“小切口”切入大主题,通过“人物串线”让历史有了叙事灵魂,最终将知识落点升华为社会价值与家国情怀;同时,层层递进的问题链设计贯穿始终,真正实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此次联合教研活动,既是协同育人机制的一次成功实践,更是历史系推进师范生培养改革的新起点——以真实课堂为“教材”,以名师智慧为“养分”,以协同机制为“纽带”,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历史系正一步步将“培养扎根海岛、服务浙江的高素质历史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可感、可知、可行的育人实践。
沈桢供稿
李胜一审
孔云二审/终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