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海洋人才培养是海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4年7月13—14日,主题为“面向新质生产力的海洋教育高质量发展”的2024年第五届中国海洋教育论坛在辽宁大连圆满召开。浙江海洋大学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宁带队,教育系主任丁芳盛、教育学专业教师韩长袁,学校办公室秘书苏凯一行教师4人,全程参加了论坛活动。

本届论坛由全国海洋教育研究联盟和大连海洋大学主办,大连海洋大学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幼、科研院所、教育主管部门、教育机构等近40家单位100余人参加论坛。中国海洋大学、宁波大学、福州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等单位数十名专家学者分别作报告,研讨海洋高等教育、中小幼海洋教育的探索和实践等内容。

本届论坛提出了“海洋教育一体化”概念,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相映生辉,既体现了海洋教育理论研究的“星辰大海”,展现了海洋教育领域新时代与时俱进的特征,又凸显了海洋教育面向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拓展了海洋教育跨学科、跨界特征和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使得“中国立场”的海洋教育研究稳步向前推进。

在高等教育分论坛上,杨宁作题为《浙江海岛地区博物馆发展新路径》报告。他在发言中聚焦海岛博物馆的馆际联合、馆校联合和文旅融合发展,根据博物馆业绩和调查数据分析,提出了浙江海岛地区博物馆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提升措施:强化馆际交流合作,推动“云上博物馆”建设,协同丰富馆藏资源;深化馆校合作机制,拓宽授课空间,构建课程体系;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开发文旅专线,施用创新机制;适应互联网新时代,裂变信息传播,打造“蓝调”生活。
在分论坛上,杨宁还对在读5位研究生代表的交流报告做了点评,认为体现了青年学子学术上可喜的成长,希望她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学术研究,提升自己学业水平。同时指出,这些报告都体现了对新质生产力和海洋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对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初步见解,对于推动海洋领域的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具有参考价值。

在中小幼教育分论坛上,丁芳盛老师作题为《行走课堂:中小学海洋素养教育研学实践探索》报告。她建议海洋教育可从素质教育理论与海洋素养研学旅行的融合,从心理学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导入,拓展为“海洋认知、海洋情感、海洋意志品质、海洋行为”四个核心素养,围绕“知海、亲海、爱海、用海、护海”五个主题,设计和开发适合青少年海洋素养教育的系列研学项目。

本届论坛还向“海洋教育实验学校”授牌,并颁发优秀论文获奖证书。杨宁《浙江海岛地区博物馆发展新路径》论文荣获教师组一等奖,丁芳盛《新中国成立初期承前启后的浙江海洋水产职业教育》,苏凯、韩长袁《大学生海洋素养培育路径与创新实践》2篇论文荣获教师组二等奖。

会议期间,师范学院一行人还同论坛其他与会专家学者一道,参观考察了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辽宁省水产种质资源与保护利用工程研究中心、设施渔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北方海水增养殖重点实验室等涉海类教育机构。
